学习平台 400-6975-808

优秀不止于此,品质课程服务要出众

当前位置:首页 » 精品文章 » 处理问题的最高境界:“偶尔去补救、常常去纠正、总是去预防”

处理问题的最高境界:“偶尔去补救、常常去纠正、总是去预防”

《鶡冠子·卷下·世贤第十六》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:

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:“你们家兄弟三人,都精于医术,谁是医术最好的呢?”扁鹊:“大哥最好,二哥差些,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。”魏王不解地说:“请你介绍的详细些。”

扁鹊解释说:“我大哥治病,是在病情发作之前,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,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,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,所以没有名气,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。”

“我二哥治病,是在病初起之时,症状尚不十分明显,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,二哥就能药到病除,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。”

“我治病,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,病人痛苦万分,病人家属心急如焚。此时,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,用针放血,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,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,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,所以我名闻天下。”

正所谓,善战者无赫赫之功,而一流的项目管理人员也向一流的医生那样,遇到问题时“总是去预防、常常去纠正、偶尔去补救”。

预防、纠正、补救,三者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,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去做行使这3项工作呢?

一、总是去预防

预防措施与纠正、补救最大的区别就是:预防是问题发生之前采取的主动性措施;而纠正和补救都是在产生不利影响后,采取的相关行动。

在项目管理的过程当中,项目管理人员要制定好相关计划和考核标准,按照计划定期的执行预防措施。

虽然,预防措施有时候并不会发现问题,看似做了无用功,但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可以提前帮我们发现问题的征兆,把问题扼杀于微末之中,最大限度的减少问题可能带来的损失。

好的项目经理,总是在预防。

二、常常去纠正

并不是说做了预防措施,项目就会万无一失。总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,导致项目范围、成本、质量等逐渐偏离计划要求。

虽然这样的偏离可能一时半会儿还不会造成大问题,项目还能正常进行下去,但是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,小问题就有可能演变成大问题,进而导致项目停摆。

就像杂技演员走钢丝时左右摇摆,通过细微的动作保持动态平衡;项目经理在项目的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着各项指标的动态平衡,利用纠正措施,让项目不偏离正确的方向。

好的项目经理,常常去纠正。

三、偶尔去补救

只有当项目产生了严重的功能缺陷时,项目经理才需要启动缺陷补救措施。

这不仅意味着项目已经无法满足正常交付要求,也意味着项目经理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失职行为。

与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所不同的是,缺陷补救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。成功了还好说,如果一旦失败的话,则会让给缺陷对项目造成严重影响,甚至会让项目身消玉陨。

因此,在进行缺陷补救时,项目经理要经过全面综合评估后慎重执行,毕竟这涉及到了项目的生死存亡问题。

每个项目经理都不希望自己的项目需要进行缺陷补救,但天有不测风云,我们只能事先做好预防、纠正措施,竭力避免需要缺陷补救。

好的项目经理,偶尔去补救。

好的项目经理就像高明的医生一样,“总是去预防、常常去纠正、偶尔去补救”。不求轰轰烈烈、扶大厦于将倾;但求防患于未然,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,这才是我们做项目管理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。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