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斯拉汽车充电出现故障,想要甩锅国家电网,谁知被国家电网火速反怼。特斯拉最近上演了这么一出“小丑竟是我自己”的甩锅反被打脸的好戏。
事情的具体经过是这样的。某南昌特斯拉车主称,自己购买了仅6天的特斯拉 Model 3使用特斯拉官方超级充电桩上充电后突然断电无法启动。特斯拉售后回应车主称,是国家电网的电流太大,发生电流过载,导致车子逆变器损毁。
国网南昌供电公司立马列出各种与自己无关的证据,并火速回怼特斯拉:“建议特斯拉请专业人士认真查找车辆充电故障原因”。
后经特斯拉客户支持微博回应:由于当时导致电流过载的具体原因还在检查中,售后人员在与车主沟通时被追问原因,因此提及多种可能因素供用户参考理解。这个沟通被录音,并且选取了关于国家电网的部分进行剪辑传播。
但是再仔细想想,如果不是因为特斯拉这样的明星企业、用户录音剪辑、国家电网小编的连夜码字、网友们的持续关注等因素,是不是特斯拉充电事故这件事是不是就能甩锅成功了呢?
答案很明显,如果不是上述多重因素,特斯拉此次真的很有可能蒙混过关,大事化小小事化了。等车子修理完成,相关证据被覆盖,用户开着修好的车子回家,特斯拉既解决了故障又保全了自己高大上的脸面。
其实仔细想想,我们就会发现,许多项目在管理过程中都碰到到过类似的情形:项目出现问题,用户逼问原因,项目经理在没有得到确切答案的情况下列举可能存在的因素,往往会暗示性地把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放大,把自己的内部因素进行缩小,以便让自己承担的责任变轻。
例如,我有个同事曾经负责过某在线考试项目的系统建设。系统在初上线阶段,经常会出现考试学员在考试过程中断开连接的问题。
面对用户的诘问,我的同事绝对不会一口承认自己所负责的系统有问题,而是先对用户列举出可能存在的外部问题,比如网络条件不好、用户所使用的电脑配置不行等等,最后再顺带提一句“可能代码中有问题,回头让程序员查一下”。
每次都是凭借着这种沟通的小技巧,我的同事都能顺利地把用户给“忽悠”过去。毕竟,用户也不可能直接找网络公司,去查看相关时段的网速波动;也不可能现场就让领导拨款经费,给办公电脑升级换代。
待到系统恢复使用,用户自然而然就会将当初发生的问题抛在脑后,不会去追究系统的问题严重与否。
也正是靠着这种甩锅技巧,哪怕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问题,我的同事也是数次“有惊无险”地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。
但这种甩锅技巧也非万试万灵。通过分析特斯拉甩锅被打脸这件事,我们可以发现,在某些情况下进行甩锅,不仅起不到缓解矛盾的效果,甚至可能会激化矛盾,给自己惹上麻烦。
一、当自己处于强势一方时,甩锅只会徒增对方反感
较为弱势的一方进行甩锅时,表达的是自己的能力资源有限,对此无能为力,可能获得对方的谅解同情;反过来说,强势一方进行甩锅,则会给人一种欺压弱小的感觉,从而引起对方的反感和反弹。
特斯拉作为国际大企业,掌握资金、技术、话语权等绝对优势,相对消费者来说是拥有绝对的优势。
当特斯拉对消费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甩锅时,就会给人一种“店大欺客”的感觉,从而引起消费者乃至舆论的反感。
二、甩锅要甩得干净利落,千万不要让对方有验证“黑锅”的机会
特斯拉甩锅的水平实在是低下,它以为甩给国家电网后,客户没有渠道和精力去对国家电网的供电电流是否过大进行查证。
谁知,国家电网立马站出来进行回怼,直接把特斯拉甩出来的“黑锅”给扔了回去,表示“我这边一切正常,究竟是什么问题,你别瞎BB”。
早知如此,特斯拉还不如甩锅是“地球磁场发生变动影响了充电设施”最起码这个锅是没人能给扔回来直接打脸。
三、甩锅是手段,目的是解决问题
项目经理应该牢记,甩锅只是缓解问题的手段,而真正的目的是解决问题。如果甩了锅却没能解决问题,那么甩出去的锅会成倍地换回来。
客户仅仅购买了6天的新车,充电就出现了问题,而且问题严重到汽车无法启动,车窗无法关闭。
如果特斯拉当场就给解决问题,并把客户给安抚好,那么也就没有啥幺蛾子的事情发生。可客户都用纸在糊关不上的车窗了,特斯拉的售后还在搞甩锅。你说这个时候不引起大家的反感那才怪呢。
特斯拉此次堪称灾难的甩锅行为,不仅给我们展示了其技术人员不专业的业务水平,更给我们演绎了一番糟糕的沟通管理。
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,难免会遇到需要甩锅的情况。但一定要切记,甩锅虽爽,解决问题才是根本。